gzyueqian
13352868059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两化融合拉动市场 软件产业亟待升级

更新时间: 2008-09-05 15:52:39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544

  经过20多年的孕育成长,中国软件产业如今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3万亿元,软件出口达到125亿美元。如今,中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着国家两化融合战略带来的庞大内需市场,以及全球软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两化融合为中国软件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软件企业需要怎样的产业政策支持?他们又应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已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拉动软件内需

  众所周知,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如今,用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道路,已成为加速传统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而这其中,软件无疑扮演着催化剂的关键角色。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一项研究表明,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软件都能够有效帮助全球市场创造本地就业机会,进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而反过来,软件产业作为创意产业和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因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的市场机遇而受益无穷。

  对于两化融合给软件产业带来的机遇,中国信息化专家周宏仁认为,就两化融合本身而言,毫无疑问,在我国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应该成为两化融合的战略重点。而利用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制造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点已经受到企业广泛重视,如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把三维CAD和各种可视化技术用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也开始利用各种嵌入式的系统和软件提高企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智能化的改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相关研究也表明,在今年,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传统行业通过加大IT投资促进结构升级的要求将更加迫切,这将为国内软件企业创造新的市场,进一步促进软件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而随着数字电视广播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逐步启动,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带来的机遇,都将使通信、广电等大行业增加信息化应用投入,从而为应用软件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国家加快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信息化发展,都为软件产业在“三农”领域中的应用创造了新的市场,特别是综合信息服务和农用信息终端的软件应用前景看好。随着网络应用不断普及,利用网络的平台开展商务逐步成为主流,导致中小企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也给软件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对此,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博士日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高度重视给软件产业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而两化融合的表现,就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两化融合的前景,是以创新为特征,与传统工业紧密结合的中国“智”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并催生出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和知识经济。IBM软件集团全球副总裁SandyCarte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IBM对全球66个国家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70%的企业都希望将自己的业务与IT技术进行融合。

  在政府方面,能够把工业和IT业结合起来的,在其他国家还没有见到。而如果政府有这样的政策,则需要通过业界更好地推进,如果这两者相结合的话,发展潜力将会非常大。

  结构调整为企业带来机遇

  综观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全球的软件产业正在进入调整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有观点认为目前全球软件产业正在朝着服务和嵌入式两个方向延伸,而更加面向行业、贴近应用层面的软件已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此外,SOA、SaaS等新的软件架构、新的软件发展模式亦成为中国软件企业新的突破方向。因此,全球软件产业的调整与转型,也使得中国软件企业与全球许多软件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为中国软件企业带来发展良机。

  对此,东软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卢朝霞日前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发展趋势看,软件和IT业的服务已成为消费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充分利用各自的相对优势、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获取的商业利润。为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跨国企业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业务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很多跨国公司正在把企业的组织、功能进行调整分割,放在全世界不同的地区来运营。他们纷纷通过重组组织结构、分割业务功能、重组全球产业资源等战略的实施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在新的商业模式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了很多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相关研究也显示,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新技术趋势将引发新的产业发展方向:,随着软件交易方式发生较大变化,由传统的购买软件许可转为通过网络服务收取服务费,软件业务网络化趋势显著,基于网络的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并由此引起对各类安全软件的需求不断扩大;第二,随着三网融合和3G通信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软件开发和增值服务成为软件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将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移动通信、视频会议、客户资料等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下正在成为新的热点;第三,非核心业务流程的外包趋势明显,如BPO(业务流程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BTO(商业转移外包),为软件业创造了新的机会,同时对提供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

  其实无论从技术还是发展模式方面来看,全球软件产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亚勤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正因如此,微软提出了“软件+服务”战略。这个战略的创新就在于产生了包括托管服务在内的很多种不同的软件赢利模式,而这对独立软件开发商来说尤为重要。虽然软件作为产品的增长确实不如软件作为服务的增长那么快,但在目前带宽不能免费的情况下,软件要完全变成服务还不太可能,所以产品和服务同等重要。他认为,“软件+服务”就是一把“IT大伞”,综合了很多IT现有的技术和理论,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Web2.0”。

  政策+创新是产业发展良方

  无论是从前不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嵌入式软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对嵌入式软件的相关增值税政策进行了重新调整,还是从国家将对软件与集成电路的18号文件进行修订等种种举措来看,中国的软件企业正面临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加之国内巨大的市场发展需求,可以说,在相同政策及市场条件下,企业自身的“内功”已成为其竞争中的制胜砝码。从企业自身来看,中国广大软件企业也逐渐在整个软件产业链上明确了自身定位,细化了不同分工,在大连、山东等地,软件企业都自发成立了诸如软件外包、电力行业等面向不同领域及行业、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软件产业联盟。此外,今年上市的一批软件企业也正利用资本手段广泛开展并购等举措,完善自身产品线并积极拓展市场。国产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对于政策对软件企业的推动作用,金蝶软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日前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7年以来,企业越来越深切感受到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日趋完善,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促进中国软件产业更加快速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有力支撑。除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他表示还需进一步明确立法支持国产软件应用及相关服务的政府采购政策。比如政府项目招标中国公民和组织控股的IT咨询公司和IT服务公司,同时明确国产产品和服务在整体标底中的比例等。

  在投资政策方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华软投资董事长唐敏日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和国内当前资本市场日益发达的环境下,软件产业要快速发展必须有资本的大力介入。当前国内软件企业与资本界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合作,所以始终打不破这一传统的发展格局。中国软件与资本界的合作,需要得到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她认为,国家针对软件业出台了很优惠的政策,比如18号文,但是许多政策还都是普惠性质的。在产业规模小的阶段,普惠政策比较合理,但在软件产业需要整合和结构调整时,应该由普惠转向重点扶持,支持一批大的公司成为龙头企业,以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国家有关部门也希望考虑出台一些有利于资本进入软件领域的政策,鼓励和引导资本界,加大对软件业的投资。

  综观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现状,销售收入排名在前十位的大多数企业,如中兴、华为等,他们得以做大做强,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是因为其所在行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还在于其自主创新能力构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否则即便身处庞大的市场,也同样无法把握住机会。中科红旗副总裁史兴国日前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政策对企业能够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而真正实现实质性的变化还需要厂商自己完成。现在的嵌入式软件企业应该做稳做实,抓住机会,逐步占据产业中的重要位置,使自身的行业价值化。徐少春也认为,在应对市场竞争方面,中国企业首先必须立足于专业化,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在应用软件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客户需求,在遵循国际开放技术标准的同时,提供本土化、专业化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易用性,从而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本地化研发及服务的优势。中国软件企业更容易与客户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也保证了国产中间件能及时跟踪、定位客户真正的需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从而在激烈的产品竞争中通过高性价比来赢得客户。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