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yueqian
13424082685
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网站巨资收购个人软件:值不值?

更新时间: 2006-07-27 17:41:38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836

  进入今年夏季,有关收购的话题可谓是沸沸扬扬,如百度收购天空,ZCOM收购FlashGet,甚至包括其他收购未果的新闻,各大网站随处可见。

  时下的网络并购竞争确实方兴未艾,尽管不少网民对百度3000万收购天空软件相当不理解,其实这种不理解,与几年前比较,程度要轻微得多。而早在两年前,媒体已经对类似的行动展开在报道,因为国内几大利益集团早就已围绕收购个人网站展开了竞赛,只是近百度天价收购天空软件,确实让人惊异。那么,如何理解这些收购行动呢?其实如果从谋求长远的角度想想,也不难破题。

  代价:网络并购运用巨资是否物有所值

  任何一种大的举动都需要代价,而网络并购运用巨资,也自然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了。

  譬如在线拍卖巨头eBay就曾经宣布将以41亿美元收购卢森堡的网络电话公司Skype。而在咱们国内呢,不说远的吧,就说2004年百度宣称以5000万元收购国内网址站点Hao123.com,而实际收购金额尽管仅为1000万元,可也相当巨大。而眼下呢,此次收购天空软件,百度开出的3000万元更是让外人感觉不可思议。

  其实引起投资者,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这也是那些门户网站们需要的一个结果。尽管Skype公司2004年的营收额仅700万美元,在很多人看来,eBay的出价确实有高估之嫌,可人家愿意啊。要知道,事情之所以让人关注,成为爆炸性新闻,也和这些“不可思议”有关。因此,尽管eBay收购Skype让人好奇,可业内人士还是评价eBay联手Skype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同样,百度开出的3000万元尽管也让外人感觉不可思议,可人家百度也不是傻瓜。目前百度已将天空软件的广告销售纳入了自有体系,速度相当快,同时它还将针对天空软件进行更多内部整合工作。

  那么,网络并购运用巨资是否物有所值?答案是肯定的。其实从深层分析,不少业内人士也在惊异,往往与没有开拓思路,没有突破对网络产业的认识有关。

  远见:合作模式多样,收购行动将长期进行

  当初Google收购博客网站时,不少媒体在惊呼一个收购时代的来临,而业界人士对Google的行为只以 “两极相通”四字加以诠释。事实上,从长远角度说,Google和博客走到了一起,换句话说,一极和另一极相通,是迟早的事情。

  可见,对事情没有深入的了解,缺乏远见,你自己不打算收购,对人家的行为,对其事情的意义,自然不了解,因此,不少人士也就只能惊讶和感叹。不过尽管普通老百姓一时还看不清楚个中奥秘,可这些收购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影响,是可圈可点的。毕竟通则变嘛,尽管合作模式各式各样,收购行动将长期进行,这是肯定的。从这一需求看,迄今为止百度为巨大的一次收购案例新闻,是迟早要发生的。

  这儿就出现了一个疑问:到底如何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互联网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核心的,还是从核心的东西着眼,即从企业创新模式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天,不要为一时一地的得失而着急上火。

  情况十分明朗,网民对网上信息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可这一迫切,到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毕竟过去你不能说不迫切吧?而像百度、Google这样的企业,它们就能很快发现事情的本质不同,即网民们已经从开始的好奇开始走向了实用,换句话说,他们已经从数量走向质量。的例子就是今年7月4日上午河北文安发生那次5.1级地震,北京、天津等地普遍有震感,而在百度“地震吧”,我们发现广大吧友讨论是热烈的,吧内相关主题数达2351个,帖子数16118篇。结合此次河北文安地震,网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震知识普及课”。

  独立:被收购后,你还可以保留自己的个人身份吗?

  这也是时下收购案中经常涉及的一个疑难点。是啊,被收购后,你还可以保留自己的个人身份吗?或许从这个角度上确实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过去百度、Google、mop都曾经试图收购FlashGet,可没有一个成功的。

  可电子杂志平台开发商ZCOM智通无限却可以对FlashGet完成秘密收购,这是为什么?有消息称,“被ZCOM收购后FlashGet将继续保留独立的个人软件身份”,在被ZCOM收购后,侯延堂很可能将加盟ZCOM继续开发Flashget。

  看来对于个人网站来说,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人家为什么会看上你?自然有你的优势。譬如对FlashGet,在一些专业媒体的电子杂志平台横向评测中,下载速度一直被视为相当重要的评测指标之一,这方面,FlashGet无疑表现良好。当然,ZCOM此次对FlashGet的收购将有利于提升其在下载方面的优势,但还可以保留自己的个人身份,这一点也是不少收购与被收购方要考虑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你是否还可以保留自己的个人身份,这一思维其实也可用于大网站之间的收购。过去不是盛传TOM要收购新浪吗?其实如果TOM真的收购新浪,你很难说清楚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了,结盟还是合作呢?如何“双赢”呢。不客气地说,就算TOM收购新浪,新浪如何变化呢?如何脱胎换骨呢?如何给自己的新主子赚大钱呢?尽管新浪的战略或许会转移,可在收购中,你无法保持自身的优势的话,这样的收购,也不可能成功。当然,这些,也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或许会让业界高人们耻笑了。

  信号:中国互联网的活跃期将全面来临

  在被一个软件网站卖了3000万的新闻惊讶后,应该开始思考一些什么了吧?其实从历史长远的角度上说,钱的代价,往往根本不是什么代价,而失去机会,特别是失去发展的良机,才是真的代价。

  作为个人的评论与预测,笔者深感中国的互联网的活跃期将全面来临。这可不只是因为一件百度的收购案件或者只是因为ZCOM收购FLASHGET的案例,中国的互联网需要一个转折,需要一个活跃期的全面来临。当在2005年年底,陈一舟又悄悄收购了中国共享软件注册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软件社区的时候,我们事实上已经看出了这一活跃期来临的苗头。

  “这个做法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先掌握软件渠道,为下一步收购国产软件打好基础。”一位接近陈一舟的人士向《财经时报》解释说。可见,当事人对为什么这么做,心里比谁都明白。他们目标明确,而且不惜代价。据悉,近陈一舟和ZCOM展开了对FlashGet的竞购.尽管被ZCOM得手,但这个失败更加坚定了他收购其他软件的决心。

  从某种角度上说,谁先确定理解了这一发展的信号,谁就可以得到发展的良机。看吧,奇虎网CEO周鸿也在行动,作为3721创始人以及前雅虎中国总裁,它也携手众多VC,已投资了包括奇虎、Discuz!、迅雷在内的多个软件及相关网站。

  从这些整合我们可发现,3000万,其实也不算多啊。同时国内知名下载软件Flashget已被电子杂志公司ZCOM智通无限收购,收购金额将达千万人民币,这也不算多啊,如果你与中国互联网业巨大的发展前景作为背景来看这些事情的话。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