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正式对外宣布,双方合并建议已获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这意味着,中国电信业重组正式迈向“新三国时代”。
在两家企业股东“一致同意”的同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电信专家阚凯力先生表示“我没看出这样的重组有什么意义”,在接受竞报记者专访时,阚先生意味深长地说:“一切靠实践来检验吧。”
重组方案是谁提的?
重组不可避免,重组方案成了问题的焦点,对此,专家们各有各的方案,3年多来,各方争议不休,尚未取得共识。
有趣的是,目前推出的重组方案,居然找不到首倡者。阚凯力表示:“谁出的主意,我不知道,我也想不明白这个方案的目的。”他拒现重组方案发表评论。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剑秋表示,目前的重组方案,目的可能是为了形成三家实力相当的运营商,有利于公平竞争。此前,曾教授提出过“3+2”的重组方案,引起网民热议。
新方案有6大弊端
许多专家对新方案持不同意见,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认为,新方案有6个比较大的弊端。
,这个方案只是从均衡目前电信市场格局出发,没有站在国家信息化发展及国家安全角度来考虑。中国在现有的体制下,必须保证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能在任何情况下起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通信网络。第二,该方案人事变动太大。第三,从长远发展看,不利于网络和业务分离发展。第四,不利于建立国家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第五,多头的企业文化融合比企业形式上的融合要困难得多,现在的网通就是一个的例证。第六,合并后剩下三家,通信市场上的竞争依然是国有资本之间的竞争,没有达到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竞争的目的,形成了只有红花没有绿叶的局面。
舒华英认为,新的电信重组方案沿袭了中国电信南北拆分时的不合理之处。
联通网通,联姻不易
联通与网通表示,将在今年内完成重组,但曾剑秋教授认为,这个联姻将异常艰难,因为两家企业的文化殊异,他认为,重组的阵痛可能延续3年至5年。
“2002年,网通与北方电信等的重组,就经历了3年至5年的震荡期,当时困难就很大。”曾教授认为,两家企业不平衡,也会给重组带来困难,在北方,网通的业务是联通的10倍以上,此外,联通两个网络将被分拆,其CD-MA业务将售予的固话运营商中国电信,这样,双方不是旗鼓相当的关系,重组因此非常艰难。
曾教授对新方案表示失望,认为会加剧中移动一家独大。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计划投资1000亿元用来建设3G网络。业内预计,若该投资计划得到批准,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地位将牢不可破。竞报记者陈辉
■相关新闻
合并公司主攻宽带3G
竞报讯 (记者张鑫)日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合并建议正式获两家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记者了解到,合并后的公司将把宽带和3G业务作为公司未来发展主力方向。
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分别于16日和17日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合并的建议。如果合并交易在10月14日通过香港高等法院聆讯,双方的合并将于10月15日正式生效,届时,中国网通将成为中国联通的全资附属公司。中国联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小兵表示,中国电信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特别是宽带与3G业务的发展,将成为新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公司将致力于成为中国的综合电信服务提供商。
两大运营商重组无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据了解,专门负责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整合工作的联合工作组已成立,预计两家公司整合的主要工作将于合并生效后一年内完成。
北京网通新闻人李立涛表示,两家运营商的重组是属于“互补”性质,因此不存在业务上的冲突,无论是整合还是交接都会很顺利。另外,他强调,网通和联通的重组不会影响到普通用户,相反可以让用户的业务办理更为顺畅。
■记者手记
派多没有用
电信该怎么重组?过去3年多来,专家们的方案一个又一个。俗话说,理越辩越明,然而,现实往往如此:辩理的辩理,干事的干事,双方似乎没什么联系。于是,理不明,事已行,这种现象并非罕见。
只要是方案,都会有弊端,发展是硬道理,本没必要得到所有人的同意。但一个不知道谁提出的方案,却能终被敲定,这是否与科学决策的精神相抵触呢?
争论总是有派的,事实上,派越多越好,这样我们能听到更多的声音,避免可能的错误。但,如果只有派的声音,却不让这些声音参与到科学决策的过程中去,那么,再多的派也是没用的,长此以往,谁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 竞报记者陈辉
联通网通联姻不易 专家指电信重组存在六大弊端
更新时间: 2008-09-25 09:23:55来源: 粤嵌教育浏览量: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