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周年创新论坛8月12日晚在香港举行。退休后的比尔·盖茨公开亮相,发表主题演讲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及师生做出交流。
以下为盖茨与众嘉宾回答现场提问实录:
【现场提问1】盖茨先生你谈了很多过去20、30年我们制造一些电脑,今天的传媒、互联网等等,是他们为人类做了一些尝试,影响了我们的行为,还有很多广告影响我们,也导致很多消费者这一方面的问题,健康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等等,可不可以跟我们说一下电脑还有一些的生物计算等等,是否可以引导我们在情感上更具有智慧呢?
【比尔·盖茨】在网上可以接收到非常多的资讯,如果让人去自由地做选择,整体是有好处的,不同的人会看书,同时父母也需要平衡他们孩子的活动,不会整天地在打球,或是整天在电脑前面,在当中是需要找出一个平衡的。我们应该把这一个选择的工具交给人们,然后为年轻人作出一些引导,结果应该是正面的。暴力这样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暴力数字是不断的下降,不是因为我们认知暴力是更高,而是如果500年以前一个男性因为暴力的死亡机会是7成那么高,那么现在是降低了很多,当然我们应该把他拉到零,但是互相的理解,这一些的工具就是让我们迈向一个更加好的世界。
【现场提问2】盖茨先生您好,你认为微软,还有IT这个行业未来的十年,主要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比尔·盖茨】微软就是主要做软件的,我们的强项就是软件。我认为这方面的机会今天是前所未见的,那么多的机会,还有很多硬件的突破,有很多的软件的公司也有作出贡献。但是微软,据我们以前的接触,可以做得更加好。人跟这个软件的互动应该会很快有改变,还有互联网跟电脑当中有很多很好的服务,他们在实验室已经达到一个很好的阶段,过了十年就会广泛使用,也可以有一些的机器人,人工的智能,但是广泛的影响人类就不会在短期出现。
各位校长有没有不同意,或者是如果说错了,说得不对的,请你们纠正我。我希望软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推动突破,我就是想要看这个超导的现象。
【洪小文】我同意盖茨先生,软件比较容易去理解。
【现场提问3】我来自中文大学,我有两个问题:
个问题,关于这个基金会的,可不可以跟我们说你们处理的重要的课题是哪一些?
第二个问题,你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去创立这个基金会呢?
我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想知道你在19岁的时候为什么知道是正确的决定去离开学校呢?你现在又怎么知道现在是正确的时间离开微软呢?
【比尔·盖茨】谈到时间性,鲍尔默跟我关于电脑的设想是很兴奋的,当然在晚上我们去创造关于电脑的创意。当然我可以返到学校的,更加重要的课题就是我有一个热心就是要建立软件这一方面的工作。
谈到这一个基金会有两个方面,或者是三个方面。全球的健康,那就是贫穷的人面对疾病的问题,我们的基金就是去支持一些现在人忽略的疾病,疟疾等等,他们资金方面是不足够的,但是如果你可以改善疾病的处理,那么在很多国家情况就是可以改善。有时候有一些的孩子就是因为父母没有这个资源,就是没有将来。如果我们在营养这一方面可以做得更加好的话,那个成效是很大的。医学的科学就是应该让我们可以改善这一些疾病的情况,我们基金在三个范畴之一,就是这一方面的范畴。以前没有任何政府组织或者机构尝试提供一些药物给贫穷的人去医治他们的疾病,因为这个根本不符合任何政府或者机构所做的工作,所以我们要集中处理的就是这个。
然后就是关于农业、金融服务等等,可以帮助人,可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现在在大部分国家都是在良性循环里面。有一本书《世界是平的》,大部分的国家,巴西、印度、墨西哥等等都看到很多的进展,但是其他地方,这些医疗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工具,就是一个范畴。
一个就是教育,再教育里面我们集中处理一些实验,就是在美国所做过的,就看看我们可以做什么。也希望可以在网上,在DVD上可以做一些课程,也希望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这些是我们其中做的一些工作。其实,如果财富可以再流进社会,就可以带来的影响。那如果我说我的儿女,或者有钱的人的儿女,他们应该控制世界的资源,这样讲很怪,我们不可以说现在的奥运运动员就是30年前奥运运动员的后代,他们应该不是用这个方法来挑选奥运的选手,所以在这些方面,如果我们不小心处理,如果我们看看谁来控制什么东西等等,这个问题我们如果不小心处理可能就出现很大的问题。当然其他的人,可能中国里面的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可能会问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会确保这个不会真正的发生,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洪小文】盖茨先生提了三个范畴,其实我们都知道,基金会里面其实有很大的范畴,仍然有很多的资金,可能可以请三位嘉宾讲一下,除了这些范畴之外,你们还想看到什么工作范围呢?
【刘遵义】其实基金会可以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尝试去推动一个理念,就是去消除这个数码的隔阂,就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享用这个宽带。我觉得这一个应该是基金会可以做的很好的事情,就是把电脑、互联网带到世界上贫穷的地方,这样会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关于教育,或者我们可以很快地改善这一些贫穷地方的人的生活。
【比尔·盖茨】这个是很大的挑战。在非洲,我仍然尝试去学习、去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基金建设这么差,同时政府,或者私人机构可以怎么去帮助,但是我同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我们要找一些方法去做。
【洪小文】那盖茨先生你已经准备好写出你的支票了吗?
【比尔·盖茨】其实在基金会里面那个规模应该是很小。比如说加州,他们花再教育的钱,每已经比整个基金会的经费额更大,所以就要拨款去做一些的实验计划。这个是更重要的。其实我们一要让私人市场来做;第二是促使一些富有的政府去做。希望基金会不要只是提供经费,当然我们也不是只找到一个范畴,把所有的钱投进去。
【朱经武】盖茨的基金会真的值得赞扬,现在你们研究贫穷人士的健康。但是这些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贫穷的人会有这些疾病?其实我要感谢你,因为香港科技大学得到你的帮助,去成功地发展抵抗疟疾的药物,而且我们也做了一些成功的测试。
【比尔·盖茨】其实所有这一些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再想一下,比如说糖尿病、癌症,这一些当然是坏消息,但是好消息就是富有的国家都有这些疾病。那么药物行业,都有一些研究的经费,总共是800亿,然后有私人的机构,他们希望可以服务一些富有的病人,然后如果贫穷的人有病,我们也可以帮助,我希望可以在发觉有更大问题之前,我们可以改善情况。总的来讲,你需要专门选择一些领域,然后你需要一生去投入你工作。
【徐立之】我们今天讨论了很多我不会重复,有两个范围,一个是食物或者粮食,这不光是说我们有更多的食物来吃,其实很多的贫穷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可种植的土地,在很多国家有这个问题,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另外一个是关于环境,我不知道盖茨基金会有没有有系统地去支持环境的一些研究。
【比尔·盖茨】谈到农业这一方面,今天我跟中国的专家谈话。中国的农业可以做得很好,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投资在农业这一方面,我们的构想就是让它不单单让中国受惠,也可以让贫穷的国家可以受惠。我们现在希望可以创立这一个伙伴的关系,使用中国的农业的专家的支持,这一方面我们是有参与的。
环境这一方面是非常的重要,但并非我们挑选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希望私人的市场可以找出一个能源方面的突破,同时又很多新的公司做能源这一方面的工作。比方说,地热能,还有风能等等这一些东西,可能是失败的,但是我们的世界就是需要这样的尝试。在未来的十到十年,我是比较乐观的人,但是我认为其中的一个项目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更大的便宜的一个能源,就是不像煤一样那么昂贵,或者石油那么大的负作用。
【洪小文】希望可以达到这样的梦想。我们要更加努力地让盖茨先生愿意开支票。
【现场提问4】我是香港大学的,对创新你的想法是怎么样,中国有没有把新的想法推到世界上呢?
【比尔·盖茨】第二部分比较容易。中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个世纪,或者以前的世纪也是这样,中国做的贡献是不可以忽略的。我相信这样的情况会持续的。我们看到三家大学,还有中国的进步,还有年轻人他们很有兴趣进入科学的范畴,我非常高兴看到这样。因为在美国我们现在面对的一些问题就是比较聪明的人他们不愿意进入科学,他们要进入金融领域,他们被金钱吸引了。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家。
谈到创新,你知道突破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会叫我们更加混乱,好像牛顿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少见的,他考虑的很仔细,他就是自己想出了很多的原则。在微软这一家公司里面,我们总是说,我们应该尝试不同的方法,这个结果是一个团队工作的结果,不是单靠一个人的。电脑科学这一方面,就可以回想,谈到以前运算的机器,60年代的时候斯坦福发明了鼠标。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让我们可以做得更加好。但是帮助牛顿当时想出这一些很伟大的原则的人是一个很小的角色,所以我们总是从其他的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同时可以自己作出不同的贡献。
【现场提问5】盖茨先生我是麦克,我是科技大学的学生。我想问一下,你认为这一个微软亚洲研究院背后的关键推动力是什么呢?
【比尔·盖茨】首先就是人才,还有他们的能力。人才通常都是喜欢跟其他的人才去合作的,到了今天,这还是微软研究学院背后的一个魔术。我们是家公司认为在中国也可以做大规模的研究学院和实验室,当时还没有别人做到。另外,中国内地的大学有很强势的研究能力,在其他的国家,我们也有做研究,但是我们没有同样的历史或是传统做我们的基础,所以可能就要比较长的时间,同时软件是很独特的,你可以发明一些东西,但是在产品上使用,中间的时间可能是很短的。你发明的东西把它大规模地制造是不同的课题,我们在实验室当中,在美国有两个例子,就是一家公司做了很好的突破,但是产品受惠是很小的,AT&T他们建立了很多的实验室。
我们会有这一些人才,都是用正规的方法去做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认同他们的贡献,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司受惠,我们也启发了很多的人,但是我们就是一个很强的例子,就是金融这一方面做的很好。比方说,我们告诉一些公司你需要投资更多的资源在研究的层面,不单单是社会受惠,还有公司本身也会受惠,我们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好的例子。我们雇用很多的人才,同时他是关注世界的人才,然后产品的一个团队也可以看到这一个构想。每年我们有一个展览会可以让他们展览他们的产品,我们研究的团队在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理想,所以你们有这样的优势以后就可以不断地增强。
【洪小文】谢谢盖茨先生,一个问题。
【现场提问6】我是中文大学的,我有问题要问你们四位,你们提到教育,或者尽力教导学生怎么去创新,那么你们尝试去真的利用这个概念的时候,你看到什么困难,作为香港的学生怎么可以更好地准备自己替下一个世纪去创新呢?
【刘遵义】这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让我先提一点,我想亚洲的学生,特别是中国的学生,他们太尊重权威了。如果要创新,你一定是要懂得批判、懂得挑战、懂得质疑,这个是很重要。我常常告诉学生,不要只相信你们看到的东西,不要相信你在网上找到的东西,如果要创新,你就一定要有一个质疑的想法,或者思维。你一定要懂得挑战权威,你一定要不断努力去工作。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很少可以次尝试就成功,如果你有一个好的理念,如果你继续,那终都会成功的,所以我觉得你一定要愿意去提问,然后继续非常彻底地跟进,然后你一定要继续不断的努力,如果你相信你的理念是好的。
【朱经武】对,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个社群,可以有利于培养人才,一定是要自由、开放,当学生是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学习怎么去问问题。现在政府推出这个“334”的教育制度,我们要教育一些全面的人才。另外就是我们常常讲广度,广度是重要的,但是不要忘记深度。另外多学科的做法是重要,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白核心学科的重要,因为多学科是非常复杂,需要不同学科的人去一起解决问题,所以这个就是一个多学科的做法,但是现在很难找到一个多学科的专家,当我们看一些环境的专家得到诺贝尔奖的得主,他是一个化学家,他得到一个环保方面的奖项,我们希望可以训练学生,让他们准备好,他们有知识,同时他们也应该有热情,对他们所做的工作有热情,盖茨先生他提到热情,这个是重要的。我们教授希望可以教导学生有热情,学生也应该有热情的学习,其实当他发展他的事业的时候也非常有热情,另外所有年轻人要有开放的心态,而且有理想,愿意服务,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我这里肯尼迪的引述一句话,对我们的年轻人,其实我们不应该问其他人可以为我们做什么,我们应该问自己,我们可以为其他人做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肯尼迪他提到国家,现在我们应该想全球的人为我们的对象。
【徐立之】我们都是不同的人,所以我们都是应该在不同的范围有我们的天分,我们要有创意。教育就可以发掘人才,老师在学校做这个工作,学生也应该尝试发掘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然后就可以作出更多的创新。
之前有学生提到创新,盖茨先生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就是在生命里面,工作就好像做代数一样,所有的方程式已经在,你不是要发明一些新的方程式,但是有时候总有人可以发明一些新的方程式。那为什么有些人更成功呢?就是如果你可以应用一个方程式是快的,你就成功。那么创新不是你可以在课堂里面学到,而且是去考试得到及格的,就这么简单。我们经常去聚焦考试,而忘了你真正的天分,天分当然不是在考试当中得到高得分数,而是对你自己的测试。
【比尔·盖茨】如果你要成功,你一定要爱你的行业,你一定要热情。如果你说我真的不太明白这个,我一定要研究更多,我要想更多,我要想当中的冲突在哪里。如果你要明白一个范围,其实你就应该做一个测试,可能你就慢慢的明白。有些人觉得测试不是好的方法,但是我不同意,那是一个里程碑,如果你真的理解一个东西,那你可以教导一个人,你可以说,这个其实很简单,让我给你看一些主要的要点。我不认为你需要读,或者研究其他附近的范畴,在生物学里面,其实有一个物理家就讲很多一些新的进步,今天软件跟数学就好象旁边或者附近的一个领域一样,他们都花很多时间去尝试在测试里面得到及格,所以你一定要爱你的科学、你的领域。
不只是在考试当中取得高的分,而是希望可以终生的去继续这个工作,而且你要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一个领域。
【洪小文】我们的小组讨论和今天的论坛在这里要结束了,我们非常高兴听到这么多位在不同范畴的发言。我自己从嘉宾身上学到很多,我也希望各位从今天晚上这个论坛里面取得很多的启示,也取得很多新的资料。感谢你们的参与,再一次让我们向我们几位嘉宾讲者鼓掌。
【场外音】女士们、先生们,感谢你们出席今天“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周年创新论坛”,希望很快再跟你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