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司长周子学:
软件产业政策环境进一步看好,很多新政策将要出台。软件产业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产业联盟。
近几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很快,2007年软件收入5834.3亿元;企业数14373家,平均增速是25%;从业人员152.9万,平均增速是21%。2008年1-4月,软件行业收入1935.5亿元,同比增长了31.2%。
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是软硬件企业的比例不均,研发体系比较薄弱,支撑体系不完善,市场环境有待规范。2006年以前的五六年时间,制造业的增幅超过40%。前些年软件也在增长,相对硬件来说要低一些;到了2007年,才达到11%,2006年只有10%,2006年之前10%都不到。中国的软件业在整个世界的比重现在只有8%,这种软硬件的比例是失衡的,与制造业互动的支撑发展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另外,从软件企业角度来看,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2007年的10家软件企业的收入,只有130多亿元,相对于微软这些大企业来说,确实还是很小的。
第二是企业研发实力比较薄弱。
第三是产业的支撑体系还不完善。在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还有中小企业的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第四是市场环境的问题。我们去看软件公司的时候,可能看到的就是一张办公桌,一个设备,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对于搞传统行业的人,他们会说这样我什么都看不见,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巨大的机器,这才叫企业。因此,重硬轻软的心理,还是普遍存在的。另外,我们对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差异优势等的分工不是很突出,还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说到融合,分析国外的情况,一是软件和硬件的融合,二是软件和服务的融合,三是软件和信息化的融合,四是软件和技术之间的融合,五是软件企业之间的融合。硬件通过软件来提升功能,软件通过硬件来找到新的市场。只有两者融合起来,才能把这个产业真正做大做强,这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方向。嵌入式软件,已经成为软件和其他系统融合的载体,因为整个产业的升级,就是硬件和软件。2008-2010年,全球的嵌入式软件的市场份额将加速扩大,增幅要突破30%。软件与服务的融合更明显,软件大国都在把自己的业务外包出去,形成了一个大的服务业的市场。在软件界,某一个小企业把某一项产品突破以后,会威胁到大企业,大企业会想方设法把它吃掉,否则很快会出现颠覆性的结果。
分析国内的情况,一是产业政策环境发展逐渐看好,很多的政策正在拟定之中,将要出台。二是信息化将为软件发展提供新的市场机遇。三是跨国企业的投资并购可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四是网络业务的融合,以及数字化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软件产业发展思路
,整合。整合确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很主要的企业的发展方向,整合能力也就是核心竞争力。那么软件企业的硬化和硬件企业的软化,是融合的一个趋势。
第二,硬件企业要做强,就必须做“软”。软件企业要做强,必须做大。硬件企业可能做得很大,但不见得强,因为可以用资金、其他的手段进行兼并。但是当你的文化不能征服别人的时候,当你没有核心技术的时候,或者用资金的巨大能量,或者其他的手段不能做起来的,就做不强。硬件企业要真正做强,还要在核心技术上做强,核心技术大部分都是软件。软件企业不太一样,软件企业一般来说,要能做大肯定也是强的。
软件企业特别需要高技术人才,但是更需要的是开拓新业务、新市场的企业家。所以说提高研发能力,提升技术水平,跟上国际前沿技术,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这是企业的任务。
政府要通过宏观的引导,来创造一个产业发展的平台和环境。是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软件的优势,发展产业联盟。在今后5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我们要花很多的精力,哪怕这几年没有看得见的效益,也要去做大的涉及整个世界的核心技术。我们要有一个团队,有一个企业群,要让国际企业一起参与,真正做到核心,要利用产业联盟。比如中国推进的以联想为主的闪联,不是可以做成的,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也不是一个跨国公司可以做成的,可能需要中外企业,开放式地来做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产业联盟,软件企业在其中担当非常重的任务,离开软件企业,这个产业不可能成功,这是政府和企业要一起做的。第二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核心技术。第三是推动软件业和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第四是扶持软件外包,加快国际化进程。第五是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